广东省交通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年会顺利召开

  2024年2月28日上午,广东省交通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2023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工学园1-134会议室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强教授和技术委员会主任关积珍教授主持会议。

  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关积珍教授,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高怀珠教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黄全胜所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陈峻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温惠英教授、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黄正东教授、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晓春董事长、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曾雪兰教授、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余志教授、蔡铭教授、刘永红教授(工程中心主任),以及专家代表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李梅研究员、广东旭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嘉,合作单位代表广东方纬科技有限公司行业渠道部魏小敏总监,中心老师何兆成教授、黄玮副教授(工程中心副主任)、黄敏副教授等35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黄浩副处长、基地处程萍主管、智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晓枫应邀参会。

  会议首先由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强教授主持,刘强教授介绍了与会人员,黄浩副处长和吴晓枫书记分别致欢迎辞。黄浩副处长对工程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感谢技术委员会委员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此次技术指导委员会的召开是工程中心成立的十周年,处于工程中心发展的新阶段,意义重大;吴晓枫书记指出工程中心从成立到不断发展的这十年离不开业内同行的支持,对技术委员会的各位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智能工程学院以及交通学科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希望委员们对工程中心的发展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

  随后,由技术委员会主任关积珍教授主持会议。工程中心主任刘永红教授做工程中心工作进展与研究计划报告,从基本概况与总体定位、研究水平与代表性成果、承担科研任务情况、队伍建设与运行管理四个部分进行了工作汇报,向委员们汇报了2021-2023年工程中心在车载式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及系统、跨域融合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感知与防控实践、多层级多尺度交通碳排放核算与减碳技术、高分辨率城市三维噪声地图可视化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上的技术难点突破与代表性成果,最后梳理了工程中心在绿色交通问题上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规划未来3-5年的建设将重点围绕“从城市到城市群”、“从道路交通到综合交通”和“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防控”三个发展方向展开。

  委员们听取汇报后,进行了集中研讨,一致认为,工程中心始终面向交通强国、人工智能两大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坚持以绿色低碳交通为理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交通环境监测感知系统初步理论并在广州、重庆、佛山等城市实现了应用,为省内外多个城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能够很好适应新时期精细精准交通环境污染防控的技术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同时,针对工程中心科学研究、示范应用、人才培养、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第一,加强学术凝练,立足科学基本功,提升交通环境监测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第二,提升在交能融合、全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范围的“智慧+绿色”特色治理;第三,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扩大工程中心在全行业的影响力。

  最后,技术委员会主任关积珍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十年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今后还需与学科发展更紧密结合,突出特色,在湾区乃至全国打造体系化标志性的成果,拓展应用,提高影响力,并对中心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工程中心主任刘永红教授代表中心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下一步将会学习和吸收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持续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

 

会议现场(1)

会议现场(2)

 

吴晓枫书记致辞

 

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关积珍教授发言

 

工程中心主任刘永红教授做工作汇报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