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
为持续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撑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通科技企业等开放设立基金课题。本基金旨在资助智能交通领域核心、关键及共性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鼓励开放合作,培育高层次交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智能交通领域科研平台与产学研生态体系。
一、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自2002年成立以来,依托中山大学,联合广东省公安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同建设,在省科技厅、公安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支持下,逐步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技术转化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省级智能交通领域重要平台。
实验室始终坚持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的研究特色,以“三个一”为建设目标——支撑一个学科、支撑一个研究平台、支撑一个产学研生态体系,发展一流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立系统完整的智能交通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应用转化成果。
面向新一轮交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实验室聚焦在新型感知、通信、计算与交互环境下交通系统从“智能控制”到“自主协同”的代际变革基础与关键技术瓶颈,以“1支撑+2核 心”为三大研究方向:(1)理论支撑:自主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架构;(2)智慧核心:交通系统智能感知与智慧协同;(3)绿色核心:交通系统绿色治理与低碳运行。
二、资助范围及要求
- 拟资助专题及内容
专题1:基于强化学习在公共交通运营中的自适应优化研究
聚焦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本专题旨在运用强化学习的自适应特性,构建高效的优化模型。研究核心在于攻克高维状态空间与决策空间的近似简化难题。在状态空间层面,将深度挖掘公共交通网络的时空特征,如班次运行的动态波动、站点客流的时空异质性等,借助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关键影响因子,构建低维高效的状态表示。在决策空间层面,将紧密结合交通控制规则与优化理论,对决策变量进行聚合与离散化处理,以降低实时策略评估的计算复杂度,最终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动态环境、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成果要求:课题至少发表1篇SCI/SSCI期刊论文。
专题2:面向大范围交通状态感知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为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对大范围交通状态实时感知的迫切需求,本专题旨在利用无人机集群广域覆盖和协同作业的优势,构建颠覆性的全域交通监测网络。研究将首先建立一个基于无人机集群的分布式观测网络,结合区域交通状态连续模型与路段单元观测模型,实现对大范围路段交通参数的协同估计。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研究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机器学习驱动型分布式任务分配机制,动态优化无人机集群的覆盖路径与资源调度,通过高效的协同控制,显著提升全域交通状态的监测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成果要求:课题至少发表1篇SCI期刊论文。
专题3:复杂城市态势下的多模式低空物流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密集建筑、噪声管控与公共安全等因素对传统城市物流构成的挑战,本专题致力于发展无人机、无人车与无人柜无缝接驳的多模式低空物流体系。研究将重点攻关三大关键技术:一是 融合城市三维空间数据与动态环境信息的航迹规划技术,构建安全高效的低空飞行路径;二是突破异构设备协同瓶颈的多模式接驳技术,建立自动化、标准化的无缝对接机制;三是面向动态场景的实时调度技术,实现物流资源的智能优化配置与应急响应。本研究旨在为具备实际落地场景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成果转化,赋能复杂城市环境下的智慧物流发展。
成果要求:课题至少发表1篇 SCI 期刊论文。
专题4:基于个体车辆动态排放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为提升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的协同治理水平,本专题旨在解决传统排放模型忽略个体车辆动态差异的局限性,建立更精确的微观排放计算与协同控制方法。研究将利用人工智能与泛在感知技术,面向多源异构数据(车、路、环境)构建高精度车辆轨迹重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机动车瞬时运行工况的全面感知与动态排放的精准表征。最终,通过提升路网级排放核算的准确度,为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交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策略提供数据与决策支持。
成果要求:课题至少发表1篇 SCI 期刊论文。
专题5:基于数字孪生与生成式AI的交通枢纽客流韧性组织与应急决策
面对大型交通枢纽日益增长的客流规模与频发的突发事件,本专题旨在融合智能技术,构建韧性导向的枢纽客流组织与应急决策体系。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构建多扰动场景下的客流韧性动态评估模型,利用强化学习与复杂网络理论量化脆弱节点的时空演化,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其次,研发多源数据驱动的实时客流感知与预测算法,结合深度强化学习优化高密度区域的动态路径诱导策略;最后,设计基于数字孪生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多智能体仿真推演应急预案,并利用生成式AI智能生成应急资源调度策略,从而提升枢纽在扰动下的安全、高效运行与快速恢复能力。
成果要求:课题至少发表1篇SCI/SSCI期刊论文
2.资助力度: 每项课题资助力度为4-5万元。
3.课题负责人要求:课题负责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中级职称(助研、讲师或工程师),并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交通科技企业中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科研、教学及技术人员。
三、申报流程及说明
- 申报流程
(1)材料提交
2025年9月15日前填写附件《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报书》,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盖章,报送纸质(2份盖章原件)与电子版。
(2)专家评审
2025年9月15日- 2025年9月25日,实验室组织专家对课题创新性、可行性、基础研究深度、产学研结合等进行综合评分,择优资助。
(3)公示与立项
2025年9月25日-2025年9月30日,拟资助项目将在实验室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公示。
(4)任务书签订
2025年10月,资助课题须签署任务书,作为后续考核与经费拨付依据。
- 经费使用
经费用于实验材料费、数据采集与处理、论文发表、资料购置、合作交流、调研及人员差旅等科技业务相关支出。
- 成果要求与管理
资助成果(含论文、报告、数据、代码、专著等)须标注“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字样,成果与数据由实验室与受资助单位共享。
- 结题与验收
课题期满后,负责人应完成结题工作,提交《结题报告》及相关成果证明材料。未能按期完成者,须提前书面申请延期。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漆婷婷老师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工学园2栋
电子邮箱:qitt@mail.sysu.edu.cn
欢迎有志于智慧交通与绿色交通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的科研、技术、教学人员积极申报!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
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