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2022年4月13日下午,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山大学东校区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蔡铭教授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新平院士主持会议。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原副校长严新平院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教授级高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攀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温惠英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教授、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杨粤湘处长、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张晓春董事长、中山大学余志教授、蔡铭教授以及实验室主任何兆成教授等委员出席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海洋教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陈振武主任作为专家代表参会。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基地处张莉恒副处长(主持工作)、基地处贾晓华主管、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刘万泉教授参会,实验室副主任陈锐祥高工和教师代表邓院昌副教授、李熙莹副教授、黄敏副教授、刘永红副教授、黄玮副教授、肖尧助理教授、谢洁旻助理教授等共4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蔡铭教授介绍与会人员,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基地处张莉恒副处长和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刘万泉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张莉恒副处长对实验室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感谢学委会委员的大力支持,她表示此次学委会的召开处于实验室发展新阶段,意义重大;刘万泉院长对学委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刘院长指出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委员们对实验室发展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
随后,学委会主任严新平院士主持会议。实验室主任何兆成教授做工作进展与研究计划报告,从实验室概况、研究成果与水平、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及开放运行等四个部分进行了工作汇报,向委员们汇报了实验室五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了代表性科研成果,规划了未来实验室的建设将围绕“重构系统”、“设计场景”和“更新业态”展开。
委员们听取汇报后,进行了集中研讨,一致认为,实验室面向“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新一代交通系统理论变革的学术前沿,始终坚持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的研究特色,近年来科研成果丰富,形成了交通物理信息系统初步理论体系并在上海、安徽宣城实现了应用,为省内外多个城市交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很好适应新时期精细精准交通规划管控的技术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同时,针对实验室下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1)加快推进以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理论为核心的新一代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体系的定义与重构,并进一步聚焦与突出实验室“交通污染与低碳技术”特色与优势方向,形成双碳背景下“智慧+绿色”研究方向的深度融合。(2)提高定位,立足湾区,引领发展,争取实验室从省级平台进入国家级平台,加强科学引领、实验室支撑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反哺实验室发展、理论研究与人才储备。
最后,学委会主任严新平院士进行了总结发言,严院士肯定了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实验室主任何兆成教授代表实验室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下一步实验室将结合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抓住新机遇,面对新挑战,继续努力奋斗,持续稳步推进各项建设。
会议现场(1)
会议现场(2)
刘万泉院长致辞
实验室主任何兆成教授做工作汇报

集体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