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计划 | 由林麟老师:国际视野,热爱内驱

教师简介

| 由林麟 |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深圳鹏城孔雀计划人才,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

      曾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智能交通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感知城市实验室、新加坡麻省理工科研院未来城市交通交叉课题研究组、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科大-麻省理工国际合作中心。

 

 教育经历

2012/10–2015/12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电气、计算机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

2010/09–2012/09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电气、计算机与生物医学工程系,硕士

2010/09–20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硕士

2006/09–201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学士

 

前言

      由林麟老师具有丰富的留学经验,多种文化的熏陶使得由林麟老师在科研认知、国际视野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本次采访中,由林麟老师分享了他对留学目的、科研创新、就业规划的看法,对于处在留学计划阶段、科研阶段还是迷茫阶段的大学生们都有启示意义。那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由林麟老师都倾囊相授了些什么吧!

 

采访回顾

# 出国深造 #

Q

      许多同学对于出国留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计算机类专业强势的院校情有独钟。您对于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A

      出国留学的优势在于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感知不同的文化氛围,拓宽视野,增长眼界。但是现阶段同学们规划出国留学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在国外读书不是一个短期的、或者是可以远程完成的事情,大家在外求学一定要注意国内和留学国家的差异,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避免冲突,保护好自己。同时,我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同学们要慎重选择留学目的地,确保自己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求学过程,真正学到知识。

 

Q

      请问您选择回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A

      一方面是内在文化差异。我在欧洲、新加坡等地方都工作过,欧洲文化底蕴丰厚,很多地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能让人感觉到岁月史书的厚重感,但是欧洲的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排外性,虽说欧洲人也友善好客,但始终感觉外来人难以真正融入欧洲的文化圈中。

      另一方面是生活环境问题,国外许多城市对于环境整洁不太重视,城市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使得游客对城市印象分锐减。另外国外的治安问题也值得有留学规划的同学们注意,部分国家晚上的安全隐患较大,同学们选择这些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尽量避免在晚上外出。

      相比之下,中国在景色、文化、环境等方面都很好,考虑未来长久的发展,还是回到国内更令人安心。虽然我们国家目前遇到了一些技术封锁困境,但中国人最不怕困难,相信通过中国人民脚踏实地的努力,无论多么险峻的天堑都能逐步跨越。

      我在做关乎人生发展的选择时,会在充分对比分析后再决定,所以同学们在选择的时候也要慎重考虑,比如你们现在这个时间段应该通过观望、思考、学习了解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方向、发展风口,并据此形成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确定现阶段应该完成的目标。

 

# 科研 #

Q

      创新在科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推动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师您曾获得过多项专利授权,也获得过多项创新类和设计类奖项。对于想要从事科研的同学,如何开展原创性研究并产出一些创新性成果,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呢?

A

      在投入科研生活之前,同学们首先要想一想这个科研方向和内容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这是创新的基础。要想以这种兴趣为内驱力来完成创新科研,需要各位同学充分认识自己,脱离应试教育的公式化学习,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抱有热情的不断去了解、学习和探索未知。除此之外,创新不仅需要灵感,也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两者兼具,才能行稳致远。另外,原创也是一个过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思考,逐步深入实践,可能在一个不经意件,一个想法就会出现,困扰许久的问题可能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Q

      了解到您的研究方向有很多,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学习方向太多可能会杂而不精,但方向太少又无法拓宽视野,您对本科生把控研究方向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有什么建议?

A

      有数量后才有质量。咱们学科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完成不同老师所授课程就是在开拓眼界。但完成课程只是入了门,本科阶段的课程就像一把钥匙,用于激发同学们对某一方向的兴趣,如果对它感兴趣,可以自己深入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多跟老师沟通,不断的提升自己。因此,同学们可以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必盲目跟风,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更好的完善自身。


# 就业规划 #

Q

      在这么多所高校之中,是什么让您选择了中大呢?

A

      我在国内其他高校也有求职,但是综合考虑后觉得中大更契合我的发展规划。我的研究方向是与智慧城市相关,深圳是这一研究方向的技术中心,也是一个经济发达且非常开放包容的产业创新城市,综合这些因素,我最终选择了入职中大。

 

老师寄语
      “智能工程学院作为中大在深圳校区新成立学院之一,希望和大家一样,为学院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共同见证学院的成长。”

 

结语

      由林麟老师一直以热爱为导向,正是兴趣支撑他走过了漫长的留学、科研之路,引领他选择了深圳这片沃土,加入了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这个蓬勃的大家庭。希望同学们也能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并以此为内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