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 砥砺前行 —智能工程学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18日上午,智能工程学院在深圳校区工学园召开阶段性工作汇报研讨,扎实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副校长、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兼)郑跃、科学研究院综合处副处长曾强,智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晓枫、副书记黄达峰,副院长谭光、刘强,院长助理刘永红、教师代表等20余人出席,会议由吴晓枫书记主持。

会议伊始,郑跃副校长首先传达了学校2024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本次春季工作会议的主题聚焦“国际化办学”,由陈春声书记主持,高松校长作题为“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主旨报告,深入阐述了学校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的内在要求和重大意义,总结回顾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上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明确指出了推进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发展路径。
郑跃副校长表示,加强国际开放合作,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一所能开展世界一流国际科研合作的大学,要能以一流的国际科研合作机制汇聚全球优秀人才,能牵头建设一流国际重大科研平台,承担国际重大科研合作任务,能产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学校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办学,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正在筹建香港高等研究院,立足全球视野开展高质量国际科技合作,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汇聚发展合力。
郑跃副校长指出,学院要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国际化办学”为契机,统筹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篇大文章,秉持“越开放、越包容”。学院围绕“一个基础、两个学科、三大方向、四类平台、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布局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学院要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学院优势,聚焦重点,体现“智能+工程”特色和“工程育人”特色。他还强调,学院要加快推进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改革,打造“金字塔”式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建设高质量的“第一”和“唯一”标志性科研平台,引领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为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如磐石的支撑,努力将智能工程学院建设成我校新工科学院的标杆。
接着,谭光副院长汇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在教学培养体系方面,动态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打通专业间课程,推动专业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在教学教改研究方面,积极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和发展。强化教师日常培训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落实教师试讲工作,新上课和上新课教师100%覆盖。2024年硕士招生中的双一流高校优秀生源率高达95%。

刘强副院长汇报学院近期的科研与平台建设情况,学院着力打造AI赋能工程科研名片。现已牵头建有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与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探索新工科学院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为新工科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贡献更多中大力量,加快形成国家所需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近日,学院多次深入开展专题研讨,汇聚全院科研力量,进一步凝练细化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开学以来,学院领导和专家屡次辅导人才项目申报和人才发展,10位教师在职业发展上取得可喜成绩;学院还进一步梳理优化了空间布局,为每一位青年人才的科研发展提供实验场地保障。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推进工作计划,对外求发展、对内优服务,力求工作见思想,见行动、见成效。

黄达峰副书记汇报近期学生工作情况,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学生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推动“五育并举”,不断深化“五个融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学院积极培育样板支部,成功将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打造为广东省第三批“双创”样板党支部,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学生安全工作方面,实现“零重大学生安全事故,零学生安全责任事故”;在第二课堂方面,依托“人工智能训练营”“科技进中学”“本科生进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打造“三全育人”重要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接下来,学院按照2024年工作计划,继续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管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与会青年教师积极发言讨论,纷纷表示,大家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力量,对学院发展和个人进步充满信心,不仅要做好自身学术研究的精进,更要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以优异的成绩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献力,为学校百年华诞献礼。


会后,郑跃副校长还与两位中共党员发展期的专任教师进行了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