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计划 | 黄玮老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追光计划 | 黄玮老师
教师简介:
黄玮,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获交通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黄玮老师在城市交通系统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系统建模与优化、交通大数据以及交通规划与设计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同时,在智能工程学院担任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 写在前面 ]
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会校友组在本期“追光计划”中特别邀请了黄玮老师进行采访,旨在加深同学们对学科专业的了解,促进同学们的进步。黄玮老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出色的学术成就。在此次采访中,黄老师分享了她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宝贵的学习建议,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系列珍贵的“干货”。她耐心细致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展现出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
让我们回顾一下采访,一起走近黄玮老师,感受她的学术魅力。
Question 01
您在进入中山大学前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经历,请问在这么多所高校之中,是什么让您最终选择了中大?
作为华南地区的一名学子,我一直对中山大学有着特殊的情感。中山大学作为华南地区的一所顶尖学府,其学术上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而且,中山大学百年学府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因此,家乡地区因素以及中山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使我最终选择了中山大学。
Question 02
现在不少同学都表示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在您的本硕博期间,交通专业一直是您研读的主要方向,请问您投身交通领域研究并坚持开展科研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确实,我的本硕博研究方向都是交通工程。交通工程领域面向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交通系统,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规律。交通工程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问题,在我本科阶段的一些实践课程、认知实习等环节,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让我开始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继续攻读硕士期间,也进一步专注探究解决交通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就我而言,研究兴趣和确定研究方向之后的专注力,是我坚持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
Question 03
交通领域细分了不同方向,请问老师在硕士时为什么选择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这个专业呢?
交通学科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属于二级学科,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背景下,融合智能控制、自动化等,侧重交通信息感知、交通状态辨识、智能交通系统控制,车路协同控制,综合化的交通信息及控制系统等研究方向。希望结合传统交通理论基础,运用新技术解决交通系统问题,是我在硕士阶段选择交通信息控制及控制专业的基本动机。
Question 04
对于一些不清楚在未来选什么方向的同学,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对于一些不清楚未来方向、还有些迷茫的同学,我觉得寻找兴趣和学习的收获感很重要。我建议多参与本科生进实验室、大创项目、科技竞赛等活动,与老师、学长学姐、同学们多交流沟通。通过这些实践和交流,挖掘自己的研究兴趣点。同时,研究成果需要时间积累,在探索的过程中,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和毅力去专注到感兴趣的研究中。
Question 05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重点建设“新工科”,智慧交通专业正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新工科”专业,能不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智慧交通专业,以及您的科研方向?
中山大学智慧交通专业前身是交通工程专业。2003年,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工学院设立并开始招生,2023年,中山大学获批设立智慧交通专业并开始招生。智慧交通系统是将传感、通信、控制、运筹、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管控等领域,从而形成交通资源智能配置、运载工具自主控制、“出行者-运载工具-交通设施”高效协同的交通系统。设置智慧交通专业不仅是我国抢占新一轮交通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智慧交通领域科技人才战略赋予高等院校的时代使命。
我个人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交通系统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系统建模与分析,交通大数据分析,关注交通大数据下新型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
Question 06
您在本科期间除了修读交通工程专业还辅修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请问您为什么选择辅修这个专业呢?
选择辅修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因为我本科学习阶段对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等方面比较感兴趣,并且工程管理专业也跟交通工程专业密切相关,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实际交通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工程信息化管理能力、工程技术能力等。
Question 07
如果有同学想要辅修其他专业,您有什么建议吗?
对于想要辅修其他专业的同学,我建议首先要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确保自己在主修专业上有较好的基础,同时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其次,选择辅修专业时最好是与主修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或者有共同的交叉领域,这样能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且能够更好地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和应用。此外,在辅修专业的学习上保持积极性和热情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够坚持下去并真正受益于辅修专业的学习。
Question 08
许多同学对于出国留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计算机类专业强势的院校情有独钟。您曾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港科大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您能否聊一聊在国外或者境外学习期间一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生活与学习经历?
在鲁汶大学求学期间,确实有许多难忘的经历,特别是刚开始融入当地生活和学习的阶段。第一年是预博阶段,按规定学习一些硕士课程,刚开始在新的语言环境下转变思维逻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一些基础数学课程,但这个阶段也很充实,与不同专业课程老师的沟通交流,跟来自不同国家的小伙伴共同讨论问题、完成课程作业,这些经历都为我之后的博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uestion 09
您对于有意向出国或出境深造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对于要在国外或者境外深造的同学,首先要做好坚持的准备。在异国他乡,面对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适应和坚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目标,这样才能在海外学习期间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开展研究。最后,我建议同学们在国外学习期间,也要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调剂生活,比如羽毛球、网球、徒步等运动,参加当地的社团活动等,这样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也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和思乡之情。
Question 10
我们注意到您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与交通的融合,如今交通工程专业也在传统交通基础上,融合了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方向,往智能交通发展,因此大家可以学到的领域知识也会更加丰富,请问您在招收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时是更希望同学们的交通领域知识扎实一些还是计算机领域知识扎实一些?
在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时,我认为两者都非常重要。首先,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交通领域的知识是基础和核心,需要具备对交通系统、交通规划、交通管控等方面的基础理解能力。这些领域知识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交通问题的本质,剖析问题的成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导向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
同时,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智能交通领域。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交通系统设计与优化、交通系统运行管控等。因此,具备扎实的计算机领域知识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解决交通领域实际的挑战,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更希望大家能够在交通领域和计算机领域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智能交通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Question 11
您之前是校友组的负责人,如今我们很荣幸能够接手校友组的工作,服务大家,您对我们校友组成员以及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期待或者建议吗
作为学院的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我前两年负责协调学院团委校友组的工作。对校友组未来的工作建议,首先,我希望校友组的成员自身能够做好学业规划,打牢自身学业基础,要关心校友组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学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大家更好地拓宽学术视野。
此外,要积极策划追光计划、校友访谈、考研祝福以及考研分享会等校友组工作,拓展校友资源,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建议校友组的工作要与追光计划结合起来,既要收集校内优秀教师与同学们的学习经验,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友工作,关注校友资源,促进同校友、校友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追光计划等活动,可以为校友组成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也能够为学院树立更好的形象,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我希望校友组的成员能够在学术上不断进步,同时积极参与校友组织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校友之间的联系做出更多的贡献。祝愿你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黄玮老师在科研探索上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在教书育人方面,也以耐心和热情投入教学和学生工作。黄老师对学生关怀有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老师,她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给予他们无限温暖。
在采访过程中,黄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问题,她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希望黄玮老师的宝贵经验能够给大家以启迪,激励大家继续前进。最后,希望我们都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持之以恒,奔赴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