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屾
副教授
E-mail:zhaosh35@mail.sysu.edu.cn
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骨科疾病的人工智能诊断开展研究
个人主页:https://hnyz979.github.io/
主要经历
赵屾,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医学图像处理,特别是脊柱组织的识别和疾病诊断。
主要经历:
2020.04~今:中山大学副教授。
2018.03~2020.04: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研究助理教授。
2015.07~2018.0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0.09~2015.07:清华大学博士生。
2006.09~2010.07:清华大学本科生。
英文版个人主页:https://hnyz979.github.io/
联系邮箱:z-s-06@163.com zhaosh35@mail.sysu.edu.cn
学科方向
主要围绕骨科疾病的人工智能诊断开展研究。分为三个主要方向:
1、脊柱图像关键组织的识别与分割:从多模态医学数据(CT/MRI图像、文本提示)中识别/分割关键组织(椎体、椎间盘、椎间孔等),作为后续疾病诊断的基础之一。
2、脊柱关键组织的轮廓及关键点提取:以提取边界的深度蛇算法为载体,力图在前沿算法的强大算力之上加入传统算法的可解释性,从而为后续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3、脊柱疾病细粒度分类诊断:采用深度度量学习算法完成高辨别力的脊柱疾病(例如脊柱肿瘤、脊柱滑脱、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骨化等的)分类诊断。
诸位师友、学生:若您热爱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研究,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坚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迷,请您与我合作,我们共同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目标努力前行。
科研项目
2022~202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人机协作神经外科精准操作手术机器人系统》子课题(共600万元,分得30万元),主持。
2022~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向差异性MRI数据的高性能全自动脊柱瘤筛查研究》(30万元),主持。
2020~2021: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科研启动经费,主持。
2018~2020:加拿大“Automation prediction of several spinal diseases using radiological features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健康医学学会(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项目,主研。
2016~2018:广东省 “颈动脉运动轨迹自动测量方法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
论著专利
完整文章列表请参考谷歌学术:
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hl=zh-CN&user=U68XZOgAAAAJ&view_op=list_works&sortby=pubdate
代表作品(以课题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为大类,简要介绍发表的每篇作品的内容和优缺点,并且设想改进的方案。如果您有兴趣,请联系我):
1. 脊柱图像关键组织的识别与分割:
已有工作描述:将信息传递算法、前向传递字典学习算法、度量学习算法、结合到深度学习框架中,准确地从胸腰段不同视野、不同形态的MRI图中识别椎体。其中信息传递算法可以利用不同椎骨的标签关系,字典学习算法可以降低过拟合,度量学习可以提升特征辨别力,都有利于区分不同椎体。
工作设想:将胸腰段脊柱识别拓展到更为任意的区段,加入多模态信息(如文本提示等)和更深入的度量学习算法提高性能;而后拓展到椎体之外的其他器官(如椎间盘、椎间孔、脊髓等)。
相关文章:
[1] Automatic Vertebrae Recognition from Arbitrary Spine MRI Images by a Hierarchical Self-calibration Detection Framework.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 (MICCAI2019),医学图像顶级会议,第一作者)
[2] Automatic vertebrae recognition from arbitrary spine MRI images by a Category-Consistent self-calibration detection framework. (Medical Image Analysis,发表年份(2020) IF=11.145,当前年份(2022) IF=13.800,中科院一区、JCR一区Top刊,第一作者)
[3] Feature-correlation-aware History-preserving-sparse-coding Framework for Automatic Vertebrae Recognition.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发表年份(2023) IF = 6.698,当前年份(2023) IF = 6.698,JCR一区,通讯作者)
2. 脊柱关键组织的轮廓提取:
已有工作描述:早期工作通过传统蛇算法尝试人体组织轮廓提取和追踪的可能性,近期将该工作拓展为深度蛇算法,将蛇算法中的形状先验与深度学习结合,在复杂图像条件(跨模态、多病理、多医学站点、半监督)下的椎体轮廓提取。该算法可避免语义分割算法中的离群点形态学错误,是当前主流语义分割算法的有力补充。
工作设想:进一步研究深度蛇算法,实现全自动多条蛇框架,避免手动调节超参数(如蛇运动步长等),并应用于3D扫描体处理或后续Cobb角计算等后续诊断任务。
相关文章:
[1] Robust Segmentation of Intima-Media Border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Dynamics During the Cardiac Cycle.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发表年份(2017) IF=3.451,当前年份(2023) IF=7.700,中科院二区、JCR一区Top刊,第一作者)
[2] Attractive deep morphology-aware active contour network for vertebral body contour extraction with extensions to heterogeneous and semi-supervised scenarios,发表年份(2023) IF=13.800,当前年份(2023) IF=13.800,中科院一区、JCR一区Top刊,第一作者)
3. 脊柱疾病细粒度分类诊断:
已有工作描述:早期工作在已有图像识别框架之上加入深度学习分类网络,完成脊柱滑脱疾病分类;近期在分类网络中加入注意力机制、度量学习机制等方案,提高细粒度分类诊断问题的可靠性,初步完成了不均衡条件下的脊柱瘤筛查工作。
工作设想:与医院合作,构建并完善脊柱瘤数据集,拓展到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骨化等其他脊柱疾病数据集。尝试采用最新的度量学习方法,或扩散模型方法进一步提升分类诊断性能。
相关文章:
[1] Automatic spondylolisthesis grading from MRIs across modalities using faster adversarial recognition network. (Medical Image Analysis,发表年份(2019) IF=8.880,当前年份(2022) IF=13.800,中科院一区、JCR一区Top刊,第一作者)
[2] Discriminative Dictionary-Embedded Network for Comprehensive Vertebrae Tumor Diagnosis.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 (MICCAI2020),医学图像顶级会议,第一作者)
[3] Reasoning discriminative dictionary-embedded network for fully automatic vertebrae tumor diagnosis. (Medical Image Analysis, 发表年份(2022) IF=13.800,当前年份(2022) IF=13.800,中科院一区、JCR一区Top刊,第一作者)
[4] PCCT: Progressive Class-Center Triplet Loss for Imbalanced Med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27, 4, 2023, pp2026-2036, (发表年份(2023) IF=7.700,当前年份(2023) IF=7.700, 中科院一区、JCR一区Top刊)-共同通讯.
荣誉获奖情况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2019
顶级国际医学图像处理会议MICCAI青年科学家奖提名,2019
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博后奖学金,2018
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2014
清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奖学金,2008、2009、2011、2012
主要兼职与社会服务
医学图像顶级会议MICCAI审稿人、CCF-A类会议CVPR审稿人
JCR一区期刊MEDIA、JBHI、CMIG审稿人
中山大学HCP实验室成员(www.sysu-hcp.net)
其他
我奉行人性文化,而非狼性文化。在知识面前,我们平等地交流,但这不等同于我对科研没有要求;平等交流和人性文化的基础是更丰富的知识、更大的自觉性、更单纯的求真务实精神和更认真负责的态度。希望我们能够在科研过程中,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我对科技论文的写作非常重视。这体现了一种科研态度,对于很多医学期刊,写作水平甚至比追求热点科研问题重要。若您是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学生,您可能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打磨出一篇好文章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希望您能有和我一起打磨的耐心。写作将是您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剑桥大学教育学学者表示,语言和写作将决定人生发展的潜力(详见https://www.isee-ai.cn/~zhwshi/writing.pdf)。
若您有读博士、从事学术研究或者技术研究的打算,我这里可以提供给您不错的人脉和算力资源和学术指导。我不会招太多的学生,但我会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每篇作品。我组里的同学曾发表过MedIA等顶刊论文,并拿到过美国的全奖博士、阿联酋的全奖硕士等,他们都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若您只是希望拿到硕士学位、发水刊水毕业,在此提前劝退,因为我的精力有限,需要留给有心做学术的同学,请您理解。
此外,本人是中国古典诗词和小说的狂热爱好者,在完成主要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一起讨论鉴赏。或许在讨论中,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用科学的方法去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