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在2022年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优秀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按照《关于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办法》(粤科规范字〔2021〕2号)和《关于开展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粤科函实字〔2022〕1318号),对处于运行期的350家省重点实验室开展了2019-2021年运行情况评估工作。此次评估对实验室研究水平与成果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及开放运行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考评。在参加评估的248家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中,有24家实验室获评优秀(9.68%),53家实验室获评良好,125家实验室获评合格,12家实验室获评整改,34家实验室未通过评估,将不再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序列。
相约志愿红丨智能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虹桥公园志愿服务活动暨我院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
为迎接第38个“12·5国际志愿者日”,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氛围,我院联合光明区义工联成立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继11月光明区义工联赴我院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培训后,我院组织志愿者于12月3日下午参与由光明区群团工作部、团区委、区义工联主办的虹桥公园“爱心超市”志愿服务活动暨我院志愿服务队成立授旗仪式。我院18名学生志愿者参与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秦华谦、兼职辅导员黎卓坚和志愿者代表出席授旗仪式。
传递知识火炬,延续爱心火种|智能工程学院联合光明区义工联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培训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我院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与能力,学院团委、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深圳市光明区义工联合会,于11月21日下午在工学园1-136讲学厅举办了“传递知识火炬,延续爱心火种”志愿服务主题培训活动。我院超50名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学院团委书记张功宝、团委副书记黄展枫及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出席了本次活动。
智能工程学院李雪芳副教授在控制学科国际权威期刊IEEE TAC上连续发表迭代学习控制研究成果
近日,在欠驱动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理论研究领域,我院李雪芳副教授取得系列化创新成果,连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控制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发表学术论文2篇,对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公示智能工程学院2023年度深圳市稳定支持项目评审遴选结果的通知
根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下达中山大学·深圳2023年度高校稳定支持计划资金的通知》(深科技创新函〔2023〕72号),我院根据中山大学科研院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深圳市稳定支持计划面上项目的通知要求遴选限项3个项目,经我院组织教师个人申报,学院评审。现将评审遴选后的结果情况公示以下附件:
我院学生在2023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佳绩
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落下帷幕,由刘万泉院长和彭键清老师指导的21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陈泽、陈浩然、梁晋玮团队在竞技赛(仿人不规则地面)项目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1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欧阳家睿、邓伟亮、吕韦辰团队在竞技赛(仿人障碍跑)项目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1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廖宇轩、胡深裕、刘书睿团队在百度Apollo星火自动驾驶大赛-城市道路赛项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喜报!我院新媒体中心成功入选广东团学文创中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团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灯塔工程——广东青少年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按照《关于做好广东团学文创中心2022—2023年度成果评价和2023—2024年度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拟挂牌建设10个广东团学文创中心。 2023年7月,共青团广东省委办公室、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公示2023-2024年度广东团学文创中心名单,我院新媒体中心光荣入选!
开学啦!我们全力以赴迎接新学期
8月28日,我们今天开学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为了迎接新学期,我们准备好了! 扎实推进教师试讲活动,保障新学期教学质量
我院学生获2023年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3年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我院王帅助理教授指导的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团队成员分别是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机械专业硕士生张佳钟、陈明昊,2022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区兆熙、蔡顺,2019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江潇涛。他们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2023年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一等。
喜报!我院获批12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日,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面上项目立项数较去年有新突破。立项项目直接经费总额达477万元,同比增长62.24%。 立项清单如下: 序号项目类别
智能下乡激妙趣,共筑时代新征程——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科技进校园“三下乡”活动顺利开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智能工程学院持续深化“三下乡”品牌活动建设。2023年8月4日,智能工程学院2023年科技进校园“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顺利举办,学院黄玮老师、肖尧老师带领我院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思想引领和学科交流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转发】中大团队建立智能中医药数据库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吕秋杰)中医药在中国已经广泛使用了千年,在改善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中已经显示出了巨大潜力,是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中医药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阐明有效成分与靶点之间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设一个全面、高可靠性的中医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大规模高维时空交通数据的贝叶斯统计建模”学术讲座顺利举办
2023年7月5日下午,我院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栋136报告厅举办了题为《大规模高维时空交通数据的贝叶斯统计建模》的学术讲座。
深入学习凝心铸魂,调研实干促进发展,智能工程学院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莫惠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智能工程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学院主题教育呈现以上率下、整体联动、顺利开局、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喜报:智能工程学院荣获中山大学 2023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合唱比赛三等奖
5月19日,中山大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合唱比赛于深圳校区中山堂举行。我院合唱团的演唱曲目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学们用嘹亮动人的歌声唱出了对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敬佩和怀念,凭着精巧编排和出色演唱,合唱团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掌声,在全校50多支参赛队伍中表现优异,荣获三等奖!
“次模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学术讲座顺利举办
2023年6月2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运筹学与控制论责任教授徐大川教授为我院师生做“次模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主题学术讲座。讲座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栋136报告厅举行,由我院韩瑜教授主持。
转载∥中大团队提出利用AI技术预测任何化合物的最佳逆合成步骤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衷维荷)逆合成是有机化学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目标分子递归分解为更简单的前体分子来设计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逆合成预测是一个一对多的问题,即合成同一个目标分子可能存在多个反应方法,而由于所有可能的化学转化的巨大搜索空间,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也极具挑战性。因此,如何从化学家思考的角度设计AI逆合成预测算法提升模型预测的精度和可解释性,对于分子的合成路线设计至关重要。
“次模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学术讲座顺利举办
2023年6月2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运筹学与控制论责任教授徐大川教授为我院师生做“次模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主题学术讲座。讲座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栋136报告厅举行,由我院韩瑜教授主持。
我院陈语谦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子结构交互架构进行药物相互作用预测
一种药物不能满足多种复杂疾病的治疗,很多时候需要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同治疗多种疾病。但是当人们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相互作用(DDI)现象,因此在服用多种药物之前确认DDI至关重要。传统上,DDI的检测是通过广泛的生物学或药理学分析进行的。然而,这个过程是费时费力的,况且药厂也没有这么多人力物力来验证所有上万种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但有效的替代方法,通过识别已知DDI的模式来预测潜在的DDI。药物相互作用在体内会引发意想不到的药理作用,并且通常具有未知的因果机制。
我院何兆成、余志教授团队2项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子刊发表
我院何兆成、余志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交通系统信息物理模型理论研究。近日,团队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Data发表2篇研究论文,并开放了全息交通流数据集与个体出行生成数据集。两个数据集描述了交通系统不同粒度、不同维度的信息,有助于形成对交通系统从宏观状态到微观活动的完备认知,对推动交通理论研究的发展与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全息交通流数据与VSensor虚拟交通流测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