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次模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学术讲座顺利举办
2023年6月2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运筹学与控制论责任教授徐大川教授为我院师生做“次模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主题学术讲座。讲座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栋136报告厅举行,由我院韩瑜教授主持。
我院陈语谦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子结构交互架构进行药物相互作用预测
一种药物不能满足多种复杂疾病的治疗,很多时候需要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同治疗多种疾病。但是当人们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相互作用(DDI)现象,因此在服用多种药物之前确认DDI至关重要。传统上,DDI的检测是通过广泛的生物学或药理学分析进行的。然而,这个过程是费时费力的,况且药厂也没有这么多人力物力来验证所有上万种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但有效的替代方法,通过识别已知DDI的模式来预测潜在的DDI。药物相互作用在体内会引发意想不到的药理作用,并且通常具有未知的因果机制。
我院何兆成、余志教授团队2项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子刊发表
我院何兆成、余志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交通系统信息物理模型理论研究。近日,团队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Data发表2篇研究论文,并开放了全息交通流数据集与个体出行生成数据集。两个数据集描述了交通系统不同粒度、不同维度的信息,有助于形成对交通系统从宏观状态到微观活动的完备认知,对推动交通理论研究的发展与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全息交通流数据与VSensor虚拟交通流测量平台
中山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召开
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17日电(通讯员徐朋)为进一步促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奋力打造国内一流学科,5月6日,中山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召开。
智能工程学院顺利举办2023年教师教学竞赛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教务部关于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教师教学竞赛的通知精神,智能工程学院组织了2023年学院教师教学竞赛。学院针对此项工作制定了完整的竞赛方案,积极动员学院专任教师,于2023年5月4日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104室顺利举办了教师教学竞赛。
我院学生获2022年第一届”兴智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二等奖
近日,2022年第一届“兴智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落下帷幕,彭键清老师指导的20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张跃腾、张子骏、张立魁、郑焕岳组成的团队荣获全国二等奖,是参与该专题赛道唯一的全本科生团队。
我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荣获中山大学“廉洁润初心 铸魂担使命”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二等奖
根据学校关于“廉洁润初心 铸魂担使命”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作品征集通知,我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积极投稿,向学校报送共2项作品。经过学校组织的评委集体评审,由简伟涛、薛旺星等人创作的创意设计类作品“筑牢思想底线,禁碰违规红线”荣获中山大学“廉洁润初心 铸魂担使命”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荣获二等奖。
我院召开全院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4月25日下午,智能工程学院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136讲学厅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学院教职员工超过7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达峰同志主持。
智能工程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议
4月25日上午,智能工程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议。党委书记吴晓枫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中山大学巡回指导八组金卓行组织员作指导讲话,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动员会议。
人力资源管理处一行到我院调研指导
3月24日上午,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莫华处长一行到智能工程学院进行调研指导和座谈交流。人力资源管理处处长莫华,副处长司飞、刘玉亮、于洋、刘潇潇,综合管理科主管林拉洒,我院刘万泉院长、吴晓枫书记、谭光院长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
转载|高松校长调研深圳校区
转载自中山大学新闻网https://www.sysu.edu.cn/news/info/1881/983081.htm 中山大学新闻网广州4月16日电(记者余婷、姚任之、汪巍巍)4月11日至13日,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带队赴深圳校区调研,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湜,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晓萌,工学部主任郭烈锦院士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我院陈语谦教授团队提出元学习算法用于小样本药物发现
药物发现是一项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当分子生物学研究确定了与疾病相关的有效靶点时,后续的药物发现路径就变得相对清晰。药物发现中关键任务就是寻找一个具有良好药理活性、低毒性和适当药代动力学特性的候选分子。深度神经网络在加速和改进药物发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这些技术依赖于大量的标签数据才能形成对分子特性的准确预测。然而,在候选分子优化的初始阶段,新分子或类似分子并没有太多真实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记录。这表明将深度神经网络应用于小样本药物发现仍然是一项科学难题。
聚集国家“双碳”:我院高殿策老师团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本学期以来,我院高殿策老师团队主持完成的“大型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智能高效节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大型公建能效诊断及智能高效节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等两个项目分别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这是智能工程学院成立后获得的第一个广东省科技奖。
“党建引领促提升 业务融合谋发展” 智能工程学院与高新兴科技集团开展党建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2023年3月24日,智能工程学院与高新兴科技集团开展党建交流活动,学院党委吴晓枫书记、人工智能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谭光教授、智能交通专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刘永红副教授、高新兴科技集团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黄国兴、集团高级副总裁、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经理吴冬升出席。
我院举行第十七届“交通工程教育发展基金”颁奖活动
2023年3月22日,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第十七届交通基金颁奖仪式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东教学楼1栋102室顺利举行。颁奖活动合照
智能工程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活动
2023年3月9日,智能工程学院和网络与信息中心在西教学楼1-801会议室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建座谈会活动,网络与信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中心副主任吴丹、中心副主任张永强、我院党委吴晓枫书记、黄达峰副书记、副院长谭晓军教授等20余人参加。
我院蔡铭教授团队编著的科研专著《自主式交通系统构成理论基础》出版发行
我院蔡铭教授牵头编著的科研专著《自主式交通系统构成理论基础》,近期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共66.9万字。编著团队成员分别是蔡铭、熊宸、肖尧、徐云雯、杨炜俊、金书鑫、郑来、岑学楷。
智能工程学院顺利举办新开课教师试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根据《中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程》和《教务部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试讲工作的通知》要求,智能工程学院于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新上课、上新课教师试讲活动。 本次试讲活动由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小组的组长牵头、学院教学督导及优秀教师代表担任评委,共计8位专任教师参加,试讲课程10门次。
智能交通专任教师党支部与佳都科技集团开展党建交流与主题党日活动
为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推进中山大学-佳都科技集团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合作,2023年2月15日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智能交通专任教师党支部与佳都科技集团开展党建交流与主题党日活动。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晓枫、党委副书记黄达峰、佳都科技集团党委书记刘佳出席,智能交通专任教师党支部党员和佳都科技集团党支部党员约30人参加了活动。
开学啦!我院开展新学期巡课工作
2月20日,在明媚的春光中我们迎来了开学的第一天。为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院党委书记吴晓枫、控制科学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学院副院长谭晓军教授、人工智能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谭光教授、智能交通专任教师党支部委员张辉副教授和教学督导高殿策副教授、李军副教授深入课堂,对新学期的教学准备、教师到岗情况和教学秩序等方面进行了巡查,切实做好开学“第一堂课”巡课安排工作。